記錄最美的實干英姿,聆聽鏗鏘的奮斗足音。為了鼓舞動員全院廣大干部職工頑強拼搏,我們將目光集聚于身邊的埋頭苦干者、負重攻堅者、獨當一面者、連續作戰者,學習他們質樸、務實、較真、主動的優良作風。
本期“實干最美”講述五院航天東方紅賈敏默默耕耘在衛星總裝一線的故事。
“16年,40余星,零缺陷”,這是賈敏參加工作至今交出的答卷。對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他摸索出了一套辦法。 “其實保證不出錯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我們常說的‘預想’和‘回想’?!辟Z敏如是說,“只要把這兩項工作做好了,總裝的時候就能心里有譜、手里有招?!?/p> 每日工作開始前,賈敏和他的團隊總會聚在一起,總結前一日工作的完成情況,并重點針對當日工作任務,以工藝文件為基礎逐條開展“預想”,認真識別總裝過程中的難點和風險點,梳理風險預案。每當工作開展到提前梳理出的風險點時,賈敏也都會來到現場,要么親手操作,要么旁站指導。面對當前日益繁重的總裝任務,即便團隊中大部分人都已經是“熟手”,賈敏依然堅持著這一習慣。在他的理念中,只有堅持“預想”和“回想”,及時提醒,才能確保穩妥。 如今,賈敏團隊中的成員們都已習慣了這一工作模式。而在不斷地“預想”和“回想”中,賈敏更是積極將自己的操作經驗和技巧分享給大家,幫助他們盡快獨當一面、成長成才。截至目前,他已成功培養出6名型號裝配一崗人員。 作為“距離衛星最近的人”,賈敏的工作職責讓他能夠更加細致入微地發現衛星總裝過程中的很多難點或改進點。憑借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和過硬的技術能力,他常常另辟蹊徑,提出了多項創新性衛星總體裝配方法,為衛星總體裝配技術的發展進步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面對衛星集成度高、操作空間小,推進管路中存在扳手測力難的問題,他改進了測力方法,制作新的扳手插件,實現了推進管路螺接擰緊的量化控制,并推廣到型號研制中應用。同時,他首創堆棧支撐板等間距定位滑塊裝配方法,解決了間距無法一次保證的難題,將裝配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他還提出采用工裝取代膠帶固定的方式,并參與了工裝設計全過程,有效提高了熱敏制作的質量和效率。 當前,型號任務日益繁重,多型號并行開展的情況屢見不鮮。作為總裝班組的副組長,賈敏總是身先士卒,率先承擔起最為繁重的型號任務。他曾帶隊常駐發射場,在120天的時間里連續完成五次發射任務,留下了一段獨屬于航天人的奮斗佳話。 賈敏身上還有著另外一項紀錄,那就是曾帶隊在境外開展了長達100天的型號總裝工作,這也是團隊首次在境外開展整星總裝工作。身在異鄉、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水土不服,這些都是團隊面臨的考驗。雖然早已預見到本次任務的艱巨,但在擬定隊伍名單時,賈敏還是主動報名扛起了這份重擔。新建的境外AIT中心,很多條件尚未達到任務要求,賈敏和團隊自己動手對AIT中心進行了再整理、再布置,手動搭建起了工裝區、更衣室等規劃區域,并對總裝區、電測區進行了二次完善,保障了任務的順利進行,展示了中國航天人的嚴謹作風和責任意識,也為型號履約任務的圓滿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