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國航天事業奠基者
“兩彈一星”元勛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
錢學森誕辰111周年紀念日
親手開啟中國空間事業大幕
作為我院的首任院長,錢學森親手開啟了中國空間事業的大幕。上世紀60年代初,通信、氣象、導航等衛星剛剛誕生,就連研制和發射它們的外國科學家也處于探索階段。在中國,只有錢學森等極少數科學家對衛星和空間技術有所了解,并積極主張發展。
早在1962年,中國剛剛成功發射了近程火箭的時候,錢學森高瞻遠矚地提出了“要盡早為發展人造衛星做準備”的指導思想。也是他,親手培養了我國第一代人造衛星技術專家,并指導他們開始了中國空間事業的研制和長遠規劃。他親手撰寫的《星際航行概論》一書,囊括了空間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凝聚著他在領導中國發展航天事業中所獲得的第一手實踐經驗,是我國最早的關于航天技術的學術著作,是上世紀人們系統學習航天技術知識的唯一讀物,具有重大的啟蒙和開山意義。
1965年1月,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研制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計劃,并獲得中央批準。1968年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國防科委組建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擔負衛星研制工作,并任命錢學森兼任首任院長。錢學森帶領一批航天人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艱苦奮斗,精心描繪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藍圖。
在研討軌道設計時,是他勇敢地提出“我們的人造衛星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圓軌道,一定要非常精確,不能重復別人的路子”的指導思想;衛星出廠鑒定時,有人提出:衛星僅在地面模擬試驗了5天,怎么能保證衛星打上去在太空中能運行二十幾天?由于誰也給不出解釋,衛星的出廠鑒定一直無法通過。是他收下厚厚的衛星技術和測試文件仔細看起,幾天后在鑒定文件的封面上鄭重寫下了一行字:“我看,此星可以出廠?!彼运厥獾膶<疑矸莺驼嬷埔娨徽Z定乾坤,中國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東方紅》樂曲傳遍全球,中國空間事業由此開啟。
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打下基礎
2022年底,中國空間站建成在即。
在《星際航行概論》一書中,錢學森早已對空間站進行了展望。他將空間站被形容為“太空中的島嶼”,既是地球與近地軌道人員往返的驛站,也是地月之間的中轉點。錢學森將運行于近地軌道上的空間站稱為“衛星式星際航行站”,高度約300公里。
20世紀60年代以來,錢學森就在跟蹤國外的飛船技術,并根據空間技術發展總體規劃,進行概念性研究和前期方案論證等工作。
1968年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伊始,錢學森一手抓近期的“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另一手開始抓空間技術發展的長遠規劃。他領導和主持空間技術研究院《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十年發展規劃(草案)》的制訂工作,提出了載人航天的設想,計劃在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后,著手載人飛船的研制。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后,在錢學森等航天科學家的建議下,“曙光一號”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啟動,為中國載人航天打下技術基礎。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楊利偉成為第一位造訪太空的中國人?;氐奖本┖?,楊利偉專程到錢學森家中報到。錢學森對楊利偉說:“你們現在干成功的事情比我干的要復雜,所以說,你們已經超過我了!祝賀你們?!?/p>
從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到2022年12月神舟十五號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在19個月內密集實施了11次發射,如期完成了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中國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以后,將轉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
從“曙光一號”到神舟十五號
從“太空中的島嶼”到中國空間站
從首次出艙到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
中國航天人一次次
將大國重器和航天員送上太空
錢老
您曾經描繪的中國空間站
已經一步步成為現實
中國航天今日之成就
如您所愿